創新戰略給力嗎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王云輝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科技、通信、互聯網及相關領域,有望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點之一,并出現政策與資金的“雙密集”
科技創新能不能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驅動力?
這個問題的答案日益明朗。
2013年10月1日,新中國64歲生日當天的新聞聯播,以一則超時長的頭條新聞,向外界明確傳遞了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又一個“改革信號”。
這則新聞的內容,是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關村舉行的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目的第九次集體學習。
當天,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采取調研、講解、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習近平強調說,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創新為何如此重要?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各種社會和經濟問題,都正在集中倒逼改革加速。十八大以來,決策層的改革思路逐漸清晰,并已開始著手解決各種困擾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癥結問題。
但是,正如治病救人,既需要勇于割去癰瘡,也要補充營養,恢復身體。要更好地深化改革,就必須找到一個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以之緩沖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實現中國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科技創新,尤其是信息科技帶動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就將成為這個新經濟的重要推手。
無論是中國的經濟形勢,還是全球的經濟與產業發展趨勢,產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已經由主要依靠價格、規模,轉變為主要依靠質量、技術、品牌。
當今世界已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科技突飛猛進,發展日新月異,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新一輪科技革命也正在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所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國家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未來的改革頂層設計中,創新發展戰略將推動哪些體制改革,發揮怎樣的戰略作用?
自2013年以來,圍繞這一戰略的政策已經密集出臺。從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發展寬帶中國和信息消費,到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領域,決策層的改革方向已逐漸清晰。
可以預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中,科技創新也將占據重要地位。
而自2013第4季度開始,科技、通信、互聯網及相關領域,有望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點之一,并出現政策與資金的“雙密集”。一方面,各大部委與壟斷行業有望出臺新一輪改革,旨在理順體制的變革會在科研立項及經費管理等環節展開;另一方面,相關產業也將獲得更多的改革紅利,民間資本會有更大的市場舞臺。
過去,中國的科技創新主體一直由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擔當,從而造成了資源投入與市場效益不匹配,產學研脫節等問題。
因此,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思路,就是促進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而在后續改革中,這一趨勢將繼續明確,甚至進一步強化。
10月27日,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徐建培在公開場合的一句話,可以概括未來的創新大趨勢:“我們整個政策的建設方向,要從關注單個的創新主體到多個創新主體,從關注創新鏈的某些鏈條到全鏈條覆蓋,從利用單個政策工具到組合運用多個政策工具轉變。”